cover

台灣與中歐V4四國 攜手能源合作

July 11, 2025, 9:16 a.m.

◎ 廖明輝

在全球地緣政治與能源轉型多重壓力下,台灣與中歐V4四國正逐漸顯露深化能源合作潛力,V4 意指Visegrad Four,是由中歐國家捷克、匈牙利、波蘭和斯洛伐克四國所組成的政治及文化合作組織,該組織以匈牙利城市維謝格拉德命名。日前看到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台灣研究中心(Taiwan Research Hub)於其線上雜誌《台灣洞察》刊載一篇名為「V4與台灣產業合作,作為對全球秩序轉變的戰略回應」文章,指出台灣為全球技術價值鏈核心,使其成為V4國家因應俄烏戰爭與綠色轉型的潛在合作對象,雙方在能源與工業合作領域的潛在連結,逐漸顯露戰略意義,頗值得深入探討。

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,歐洲的能源安全問題急速升高,尤其是V4四國面臨的挑戰更為急迫。V4長期仰賴俄羅斯的化石燃料,當地能源密集型產業又在區域經濟佔有舉足輕重地位,使其能源轉型面臨「既要脫碳,又要穩定」的兩難。例如波蘭至今仍然以燃煤發電為主,儘管其比重已從2023年的70%下降至2024年的54%;捷克和斯洛伐克雖然仰賴核能支撐能源結構,但再生能源占比明顯落後歐盟平均。在這樣的脈絡下,尋找技術和資金合作夥伴成為V4當務之急,尤其是能提供再生能源解決方案的國家。

台灣同樣面臨能源結構過度依賴進口化石燃料問題。根據政府規劃,到2030年台灣的能源組合將調整為天然氣50%、再生能源30%、煤炭20%。在追求能源多元化的同時,台灣還需應對中國日益加劇的軍事與經濟壓力。在中國試圖削弱台灣半導體優勢、軍事擾台、外交打壓背景下,能源自主與技術保衛已成為國家安全議題一部分。台灣不僅要確保能源供應穩定,更要在半導體技術供應鏈維持優勢地位。

這樣的挑戰,卻也提供台灣與V4國家轉化為實質合作契機。台灣在布爾諾建立的半導體研究中心,正是捷克積極連結台灣技術資源實例,雖然最終台積電選擇在德國設廠,但捷克與台灣的技術合作基礎已穩步建立。斯洛伐克也與台灣投資基金合作,在智慧廢棄物管理領域深化互動。更具象徵意義的是波蘭與台灣在氫能生產及運輸領域的初步協商,這些都是雙方在能源與產業合作逐步擴展的具體象徵。

然而,以台灣有限的外交與財政資源,可能難以同時深耕歐美多個地區。再加上美中科技競爭加劇,台灣企業如台積電也面臨美國在地生產政策拉扯。對V4而言,對中國投資依賴、內部政策協調問題及對再生能源技術與資金缺口,也需要妥善處理。唯有在互信與互補基礎上,V4與台灣方能真正發揮彼此優勢。

綜上所述,台灣與V4同為能源進口國,面臨能源安全與經濟韌性共同挑戰。台灣正透過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開發台灣創新綠色經濟路線,打造具戰略性與前瞻性能源轉型藍圖,涵蓋先進核能、氫氣、儲能、碳捕捉等領域,其經驗可為V4國家借鏡。而V4具備堅實工業基礎與歐洲市場接入能力,亦可成為台灣推動綠色出口與科技合作跳板。未來若能強化公私協作與政策對接,台灣與V4合作可望成為歐亞綠色聯盟典範,共同邁向韌性、安全且永續的能源未來。

(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)

原文閱讀

網站瀏覽人數: 2265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