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ver

李遠至墓園致意「捷克民主推手」哈維爾:因為你台捷才能維繫至今

Sept. 20, 2025, 10:25 a.m.

記者林育綾/布拉格報導

談到捷克成為民主國家,不得不提起重要推手哈維爾(Václav Havel),除了以劇作家身份帶來民主意識,更是捷克的第一位民選總統,至今仍有許多人懷念。文化部長李遠透露自己也是粉絲,在12日赴歐第3天,特地進行一趟充滿文學風的「哈維爾日」,不但造訪他生前常去的餐廳,還到墓園向哈維爾獻花致意,「因為你對人權各方面的堅持,捷克和台灣才能維繫到現在,越來越緊密。」

●捷克 X 台灣文學合作

捷克曾在2024年的「作家月」活動,以台灣作為主題國,這也是作家月在舉行25年以來,第一次以亞洲國家擔任主題國。文化部長李遠也是作家出身,在拜訪捷克第3天,行程充滿「文學」,除了上午造訪捷克國家文學館,與館長史戴力克(Michal Stehlík)會面;到晚上更特例回歸「作家小野」角色,與其他3位台捷作家在「哈維爾圖書館」進行座談。

李遠拜訪捷克國家文學館時,與館長史戴力克(Michal Stehlík) 特別關注跨域合作、新科技與AI應用,雙方都認為,文學是多數藝術的源頭,應持續透過典藏、展演、科技互動推動交流。

史戴力克也透露,明年將舉辦「世界文學館長會議」,希望邀請台灣文學館參與,共同探討數位化、AI應用與國際協作等挑戰,深化台捷文學合作。

李遠透露,自己從小就對捷克充滿好奇,加上台灣及捷克間擁有相似的歷史背景,所以對捷克充滿特殊的情感。他表示,最喜歡的捷克音樂家是德伏札克,最喜歡的文學家除了大家熟知的米蘭・昆德拉(Milan Kundera),也非常喜歡博胡米爾・赫拉巴爾(Bohumil Hrabal);至於最喜歡的捷克總統就是瓦茨拉夫・哈維爾(Václav Havel,1936–2011)。

●哈維爾是誰?

哈維爾原本是劇作家、文學家,經常以「荒誕劇」批判極權制度的荒謬,在捷克共產時期,多次被視為反共異端份子而遭到監禁。但他並未放棄,後來成為民主運動核心人物,在1989年「天鵝絨革命」以非暴力方式推動政權轉型,終於成功結束共產黨統治,也成為捷克斯洛伐克最後一任總統、捷克共和國首任民選總統。

哈維爾曾與台灣前總統李登輝有好交情,也跟台灣互動頻繁,還曾在1995年的聯合國50周年大會上,公開發言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。

他被捷克人譽為「詩人總統」、「哲學家總統」,主張民主應建立在真實、人權、誠實之上,因此至今仍是捷克良心與自由的象徵,到現在都有民眾會去墓園獻花致敬,尤其每年在他的生日(10月5日)、逝世日(12月8日)最多人。

●李遠向哈維爾致敬

李遠表示,哈維爾應該是第一個從劇作家成為總統的人,對他十分景仰。此行赴歐,他也特地朝聖哈維爾生前常去的餐廳,並坐在他經常造訪的位置,一邊塗鴉畫下他腦中哈維爾在桌上書寫的模樣,並寫下自己的心境,「我坐在哈維爾坐過的椅子上,他早就不在了。⋯⋯我在想他通常會點什麼咖啡,然後他在想什麼呢?」

此外,李遠也特地造訪維諾赫拉迪公墓(Vinohradský Hřbitov),站在哈維爾的墓前獻花致意,並表示,捷克在1989年之前是共產國家,是因為哈維爾對人權各方面的堅持,捷克和台灣才能維繫到現在,關係越來越緊密。

李遠感性說,「我想當年就是因為有你,捷克跟台灣的關係才變得更好。」、「作為一個劇作家,你如何看待一個國家,應該和其他總統不太一樣。所以我很敬仰你。」

其中在公墓現場,有一台「詩歌自動點播機(Poesiomat)」,透過裝置,可以免費聆聽安葬於此的重要人物相關作品、錄音。李遠在現場聆聽了哈維爾於1990年在美國國會的演講的傳奇片段。

一整天文學交流後,李遠晚間又到「哈維爾圖書館」,回到作家「小野」身份,與旅德作家陳思宏、捷克國家科學院亞非研究所所長路丹妮(Táňa Dluhošová)、捷克作家卡特日伊娜・屠奇柯娃(Kateřina Tučková),4人進行一場文學座談。原本只排了40個座位的會場,在不斷增加椅子後,有破百名觀眾參與講座,其中來自台灣的不到2成,展現捷克對台灣文學的熱愛。

網站瀏覽人數: 290462